首頁 >> 景點大全 >> 古鎮(zhèn)村落
景點分類: |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(qū)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(chǎn)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(yǎng)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(zhèn)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(zhì)奇觀 探索體驗 農(nóng)業(yè)觀光 工業(yè)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|
---|---|
所在地區(qū): |
下司古鎮(zhèn),曾被人譽為“小上?!?、有“清水江上的明珠”之美稱。這里山清水秀,人杰地靈,是中國紅蒜之鄉(xiāng),鋅硒米之鄉(xiāng),世界名犬下司犬之鄉(xiāng),世界優(yōu)秀、亞洲最好的皮劃艇激流回旋基地就在這里。下司古鎮(zhèn)是麻江縣與凱里市襟水相鄰的一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每年農(nóng)歷七月中旬,這里的人們沿襲傳統(tǒng)舉行龍舟大賽,斗牛大賽,車流人流,摩肩接踵,熱鬧非凡。此外,這里還有眾多的歷史人文古跡,辟有桃園島、月亮島、紫薇島等。
晚寨侗寨位于貴州榕江縣寨高鎮(zhèn)的大坡上。距縣城53公里,全村共218戶,1081人,皆為侗族。晚寨自然生態(tài)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,是進行民族文化與生態(tài)旅游的勝地。晚寨位于坡腳有一條清亮的小溪邊,小溪跌入寨腳的懸崖,摔成十丈高的瀑布奇觀;山路沿坡腳一直延伸到坡頂,路面為青石鋪就,一步一塊青石,一石砌一級石階,至山頂共有千級石階,從對面山頭望去,石級路美麗無比。
榕江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,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。地跨珠江與長江流域。東鄰黎平縣、從江縣,西與雷山縣、三都縣接壤,北界劍河縣,南接荔波縣。介于東經(jīng)108°04′-108°44′、北緯25°26′-26°28′之間。南北長93千米,東西寬66.5千米。榕江舊稱古州,為江南八百州之一,歷史文化悠久,民族文化底蘊深厚,民族風情原始古樸,文物古跡保存完好,旅游資源豐富多彩,享有“風情濃郁、璞玉渾金、無跡不古、山水獨秀”的美稱。
排卡苗寨是蘆笙制作之鄉(xiāng),排卡的蘆笙做工精湛,音色素雅,音質(zhì)圓潤,遠近聞名。80戶人家中有12戶是蘆笙制作的“專業(yè)戶”。在這里可以看到蘆笙的整個制作過程。如何前往:排卡距離雷山縣城大約3公里,在雷山往榕江的公路邊上??h城內(nèi)有許多往大塘的小面包車,都路過排卡,車費1元。
南花苗寨是貴州著名的苗族風情旅游景點、貴州省鄉(xiāng)村旅游示范點之一,也是全國農(nóng)業(yè)旅游示范帶巴拉河景區(qū)的亮點。苗寨坐落在巴拉河上游,這里民風純樸,風景優(yōu)美,民俗獨特,是巴拉河長裙苗農(nóng)耕文化典型的天然博物館,距凱里市中心13公里,爐榕公路從寨腳繞河而過。
龍圖侗寨位于貴州省從江縣東北部,因其北面有座高聳的山峰,其山勢形壯象傳說中龍的頭部,龍頭因此而得名。新中國成立后,改名為龍圖。龍圖因此而得名。龍圖侗寨位于貴州省從江縣東北部,距離縣城從江40公里。那里群山環(huán)繞,縱橫交錯,高低起伏,形如一條沸騰的蒼龍,原名“龍頭”,因其北面有座高聳的山峰,其山勢形壯象傳說中龍的頭部,龍頭因此而得名。新中國成立后,改名為龍圖。龍圖因此而得名。
黎平縣隸屬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,人民政府駐德鳳鎮(zhèn)(德鳳街道)。縣委書記楊俊,縣長唐浩。處于東經(jīng)108。31’—109。31’,北緯25。41’—26。擁有人口總數(shù)56萬多(2011年)人。地方郵政編碼557300,全縣管轄面積為4441平方公里,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口總數(shù)最多、面積最為寬廣的縣,也是貴州省總面積第二大縣。
舊州鎮(zhèn)位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(qū)舞陽河上游,是其十大景區(qū)之一。全鎮(zhèn)坐落于貴州省黃平縣西北部,總面積223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684米。北臨遵義市余慶縣,西界黔南州的福泉市、甕安縣,東南與本縣一碗水鄉(xiāng)、新州鎮(zhèn)、土塘鄉(xiāng)、浪洞鄉(xiāng)、崇仁鄉(xiāng)相連。距黔東南州府凱里市78公里,省會貴陽市198公里。
高增侗寨是貴州著名的侗族村寨。素有“美女之鄉(xiāng)”的稱呼,也是侗族大歌之鄉(xiāng)。高增的大歌很有名。無論是沉重憂郁的創(chuàng)世古歌還是熱情奔放的情歌,在這里都可以聽到。當?shù)啬信嗄陱南嘧R到相知相愛到結(jié)為伉儷,也都離不開“對歌”這一傳統(tǒng)。因為總有人要戀愛,所以到了高增,不怕聽不見對歌、遇不見“月夜行歌”。
清水河上,一溜溜古老的水車吱呀吱呀悠悠地轉(zhuǎn)著;順著山往,一簇簇楠竹林中冒出一縷縷淡淡炊煙;碧綠的竹葉下,鱗次櫛比的農(nóng)舍時隱時現(xiàn)——這就是楓香革寨。楓香革寨位于貴州黃平縣城東南30公里重興鄉(xiāng),是革家人聚居村寨中最大的一個自然村寨,全寨有600多戶、2000多人,是革家最大的寨子,都靠種地為生。這個群落因人口少,裝束別致,風俗習慣獨特而著稱,它就是革家人。